关闭

公众号

学校校史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概况>学校校史

 

第一节 业余体校时期(1974--1987年)

一、创建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在1970年之前,榆林地区没有专门的区级体育行政机构,全区体育工作先后由专署文教科、专署第二办公室、地区文教局(文体科)兼管。1951年榆林地区第一届田径运动会、1956年榆林地区男子篮球运动会、1958年榆林地区第一届全民运动会相继召开,促使榆林地区业余训练工作开始起步。但在五十年代初,榆林地区无一所业余体校。各县为了参加地区比赛,根据比赛项目采取临时集训的方式,即运动会举行什么项目的比赛,就临时进行什么项目的训练,比赛结束后,训练队自然解散。1956年,榆林县办起了我区第一所业余体校,开始了我区业余体校办学模式的探索。

1971年,榆林地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成立,特别在“全国青少年业余体校工作座谈会”后,全区业余训练工作才逐步走向正轨。当时,靖边、定边、米脂、吴堡、绥德等县先后成立业余体校,并以不同形式开展初级业余训练。但地区仍然没有业余体校,每年只是根据比赛需要向各县抽调人员进行临时集训,比赛结束后,队员仍然回到各县。到1974年,由于当时我区女子篮球运动成绩较好,省体委交给地体委“要抓好一个重点女子篮球班”的任务(按省三队的水平要求),地区体委才有了成立业余体校的打算,并与地区文教局协商,决定成立地区业余体校。

二、成立过程

1974年初,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文教局、体委向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打了《关于成立榆林地区半读半训重点业余体校的请示报告》(榆革教字、体字[1974]08号、03号),提出“鉴于省体委今年交给我们抓好一个重点女子篮球班的任务(按省三队的水平要求),和我区传统项目排球基础较好的实际情况,地区业余体校准备从当年4月份开办,暂设女子篮球和男子排球两个项目”。学校由地区文教局和地区体委合办,共同领导。

同年,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成立榆林地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通知》(榆革发[1974]16号),同意地区业余体校成立,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地区文教局和地区体委领导。当时,学校人员编制6名,其中教练员2名,文化课教师2名,工作人员2名。暂设女子篮球班14人,男子排球班12人,学制2年。学员由地区业余体校从全区各县业余体校选拔。学员文化课,除由地区文教局调配2名教师担任外,其余由地区教研室、榆师、榆师附小派教员兼任。地区业余体校在地区体委院内实行食宿、学习和训练“三集中”办学,坚持半天学习,半天训练。

榆林地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成立,不仅为县级业余体校实行“三集中”规范办学做出了示范,而且也为县级业余体校向上输送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我区优秀运动员向上输送搭建了桥梁,使优秀体育人才输送形成了网络体系,为榆林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运动学校期间(1987--2013年)

一、顺利过渡

1987年9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下发《关于成立9万彩票的通知》(榆署办发[1987]97号)(见附录),“经省高教局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行署报地委同意,在原榆林地区业余体育学校的基础上成立9万彩票(原校名撤销),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归地区体委领导。”

9万彩票在1987年就这样成立了,当年进行了首级中专招生(41人)。9月份开学时,学校没有办学经费,没有新的办学场所,沿用原业体校时期的班子和机构,继续在地区体委院内办学,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教学和训练。中专招生后,学校对社会、家长、学生有了较强的吸引力,初中招生非常顺利,到年底各队人数已满,学校获得了新生。

1987年底,全国首届职称改革工作开始,学校借职改工作东风,开始制定教师、教练员相关业务的考核制度和办法,到1988年底首届职改工作结束,我校评上高、中级职称的人员有:高级教练:郝振乾(不占指标)、郭成舟;中级教练员:王斌斐(不占指标)、霍建宁、窦贵波、李丁(破格)、陈绥云(破格)、魏天恩(破格);中学高级教师:张志勇;中学一级教师:任万山、张兴玲、左丽文、张洪山、刘俊敏、常彦明、王玉珍、田芝英、师向阳(破格);中专讲师:李紧密;会计师:张菊芳。87年上级下达评聘指标:高级2个,中级6个。经学校和地体委的积极争取,最后占指标评聘高级2人,中级16人(包括破格4人),加不占指标评一高一中,共计高级3人,中级17人。学校首届职改工作因思路正确,方法得当,充分调动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以后的职称评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负责职改工作的师向阳同志被地区职改领导小组评为“榆林地区首届职称改革先进工作者”,受到榆林地区行政公署的奖励。

二、迎难而上

1、克服办学条件限制,形成办学应有规模。

1987年运动学校成立后,随着中专招生和运动员人数不断扩大,教学班级和职工人数也逐步增加,但学校办学条件没有变化,教室、住宿、办公室十分紧张。1987年冬季,学校租赁莲花池公园办公楼二楼的部分房间让学生住宿,1988年秋季,租赁榆师附小的两间教室让中专班上课,但因安全隐患太大,89年春季又全部搬回学校,采取校外住宿教师集体办公和校内住宿教师不安排办公室等措施克服困难,以满足学生教学和住宿的需要。到1990年秋季,因中专在校学生已满四个年级,加之备战1991年省九运会,学生人数和教学班级达到了历史最高,学校不得不把全部教室改为宿舍,租赁榆林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室上课。1993年秋季,租赁条件较好的榆林市劳动服务公司进行教学。

2、整章建制从严要求,努力探索办学思路。

1988年学校借职改工作东风,制定了教学、训练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练员业务考核制度和办法,使教学、训练工作逐步走向正规。1989年,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和后勤工作的管理,印制了《我校学生手册》和9万彩票伙管处职责条例、考勤、奖惩、工资等多项制度。《学生手册》包括《中学生守则》、《中专学生守则》、《文明礼貌规则》、《宿舍规则》、《食堂规则》、《初中部学生文化考核规则》、《中专部文化考核规则》、《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奖惩条例》十项内容。1990年,学校进一步整顿办学秩序,加强各科室工作和日常管理,明确提出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和相应要求:

指导思想:整顿秩序,加强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工作中心:训练、教学是学校的工作中心

工作重心:保证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心

奋斗目标:革命化、制度化、标准化

校风:团结、拼搏、改革、求实、勤奋、向上

教风:忠于职守

学风:勤学苦练

职工精神:谦虚、严谨、热情、为人民服务

                    团结、拼搏、开拓、为事业献身

3、无私奉献迎难而上,团结拼搏成绩优异。

办学初期,由于地区财政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学校经费十分困难,训练场地没有保证,训练器材难以更新。面对重重困难,体校人无私奉献迎难而上,教师回家办公,让出办公室给学生住宿;运动员克服场地、器材的局限,马路上跑步,沙滩上摔跤;教练员自制训练辅助器材,自掏腰包给队员添加营养,以满足训练的需要;学校克服经费和场地困难,充分挖掘人员潜能,1989年秋季恢复武术项目训练,1990年新增男子足球项目训练。在历年省运动学校单项比赛中,各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备战1988年省三青会和1991年九运会,教练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春节不放假,牺牲休息时间坚持训练,以优异的成绩向领导和全区人民汇报。1988年8月,我校田径、男排、女篮、举重、摔跤、航模六个项目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摔跤自由式获第一名、古典式获第五名;田径获甲组第一名、乙组第二名;男排获第二名;女篮获第二名;举重获男乙组第二名。9万彩票成立以来第一次参加省上大型运动会就赢得了开门红。1991年8月,学校田径、举重、摔跤、武术、男排、男足等项目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第九届运动会”,田径队获乙组第一名,甲组第三名;男足、举重队和摔跤队分别获团体第二名;男排获第一名和精神文明队。9万彩票成立以来首次参加省运会就获得金牌21枚、银牌23枚、铜牌24枚,累计得分727分,占代表团总得分的86.34%,为我区代表团名次从八运会的第九名晋升到九运会的第七名做出了重要贡献。地委、行署在军分区礼堂隆重集会,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进行了奖励。1991年11月12日,榆林日报曾以《在困境中腾飞--地区体校参加省九运会前后》(见附录)为题目,报道9万彩票在十分艰苦的办学条件下所取得的辉煌成绩。1992年,由我校输送的优秀运动员路华丽在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荣获女子赛艇双人双桨第三名,实现了陕西奥运史上奖牌零的突破,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地委、行署的表彰奖励。

三、历史转折

1、两次评估

1991年春季,陕西省教委和体委组织全省运动学校首次办学水平评估,评估专家组进校时,我校正租赁榆林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地方上课,当时因学校无独立的办学场所,省教委的同志一度不愿意进行评估,后经反复工作才进行了评估。评估过程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办学条件之差是全国少有的,但学校教学、训练和学生的管理是非常规范的,在如此差的条件下能取得这么好的运动成绩全国也是少见的。最后,总得分63.4分通过,并向地区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提出了立即改善办学条件的要求。

1993年春季,省教委、省体委组织对全省运动学校进行办学条件评估,由于学校仍没有独立的办学场所,办学条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年年底在汉中举行的全省评估情况反馈会上受到省教委和省体委的“黄牌”警告,“要求9万彩票限期改善办学条件,否则在下年度停止招生”。

2、招生挫折

运动学校办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代表地区参加各种省级比赛。为确保中专学生参加省上比赛,我校中专招生从1988年开始,年龄限制到16岁,并进行骨龄测试。学校招生文件,每年都由地区体委和地区招生办联合下发。1991年春季,学校在中专招生问题上与地区体委产生了分歧,主要是招生年龄按普通中专招生年龄执行(18岁),还是继续按体校自定的年龄执行(16岁)。学校认为:省上两年一届的青运会改为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中专生参加省运会的机会减少,年龄应按普通中专招生规定执行,再没有必要对考生年龄进行骨龄测定。地区体委认为:应按体校自定年龄(16岁)执行,并继续对考生年龄进行骨龄测定(可放宽半岁)。因为省上竞赛制度经常改变,等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即使竞赛制度保持不变,按16岁招生部分学生也是有机会参加省运会的。在相关问题没有形成共识和未经得地区体委同意的情况下,学校就首先和地区招生办联系,与地区招生办联合下发了1991年9万彩票中专招生文件。地区体委得知情况后,单方面行文作废了9万彩票与地区招生办联合下发的招生文件,又与地区招生办联合下发了1991年9万彩票的中专招生文件,要求学校在招生中执行。在招生工作中,学校表面按地区体委与地区招生办下发的招生文件行事,实际按学校与地区招生办下发的招生文件操作,经考试,录取40人。

        同年9月份开学后,因当年部分中专考生和家长上告,认为9万彩票当年招生录取有问题,地委、行署决定委派地区监察局、地区招生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学校91级新生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工作组认为9万彩票当年招生存在超龄、初二学生参加考试等问题,清退20多人,重新录取28人。该级学生第一学期基本没有上课。

        1992年,经地委、行署同意,联合调查组决定对校长吕喜文同志停职检查,对学校91年招生及其它工作进行审查。地体委决定由刘晓明副主任临时主持9万彩票的工作,免去慕鹏里办公室主任职务,任命马学文同志为办公室主任。

同年秋季,地区体委决定免去王斌斐同志副校长职务,调地体委任十运办主任,任命任万山同志为9万彩票副校长,胡喜源为训练科副科长。

1993年2月,地委决定恢复吕喜文同志校长职务,4月校行政会研究决定任命慕鹏里同志为办公室主任,李丁同志为训练科副科长,免去马学文同志办公室主任职务。

3、校址搬迁

1993年底学校办学条件受到省教委和省体委“黄牌”警告后,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1994年初,在行署主管副专员赵兴国同志的大力支持下,经地区体委和学校多方奔走,多渠道积极筹措启动资金,成立基建办,于4月20日开工,在西沙榆林地区体育中心和体校建设用地上欠资180多万元新建学校,当年11月1日竣工。因改善办学条件措施得力,学校当年招生没有受到影响,并新增了委培班,共招生150人。扩招学生为学校还清基建欠款奠定了基础。1995年初,学校正式搬迁到西沙新校址办学。从此,学校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学场所,办学条件较前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国家运动学校设置标准和评估要求还有差距。

四、稳步发展

1995年3月学校搬迁至西沙新建校址后,建筑面积根本不够使用。因新学校是按300人的规模设计修建的,但当时在校生已达500人左右,而且只有教学、住宿和运动员餐厅三个地方,训练和外堂课教学等场地、设施一无所有。面对困难,学校以霍建宁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一致,确立“以教学为基础,训练为中心,科研为先导,管理为杠杆,后勤为保障”的办学宗旨,成立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办学水平评估体系的要求,研究制定了《9万彩票六年发展规划》(见附录)。该规划从基本建设、班子建设、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学校设施、经费问题、教学管理、训练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思想工作、办学效益十二个方面对学校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决心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团结战斗,在本世纪末把我校建成全省一流的体育运动学校”,即办学水平达国家B等良好标准,建成陕西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按照六年发展规划的思路,学校各项工作有了快速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招收中专生172人;1996年招收162人;1997年招收163人;1998年招收148人;1999年招收135人,与横山县职中联办30人;2000年招收200人。由于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定向和委培生收费较高,学校不仅还清了94年的基建欠账,而且还为进一步建设和改善设施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也为提高运动员伙食标准,满足高强度训练营养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基本建设迅速发展。95年修建400㎡二层训练楼一栋,解决了摔跤、举重和全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问题;修建20000㎡炉渣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解决了田径教学和训练的问题;修建6000㎡的混凝土篮、排球训练场地,解决了教学和各运动队基本活动的场地问题;修建300㎡的浴室,解决了运动员的洗浴问题;投资50万元安置供暖设备,解决了全校的取暖问题。96年修建520㎡的三层办公楼一座,使办公和教学区得以分离,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办公条件。

三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在95年至97年里,花费5万多元购置篮球架、跳高垫、体操垫、跨栏架、各种球类、解剖挂图、模型等教学器材、用品;96年花费4万多元更新摔跤垫,投资2万多元购置多功能组合训练器;96年至97年投资2万多元购置电脑、打印机,给我校安装电话等,使学校在办公自动化和通讯便利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96年16.3万元购买大客车一辆,用于接送职工上、下班和家属子弟上学,使学校交通条件有了较好的改善。96年至97年新购学生课桌凳300套,新做学生架子床200副,配备学生多用柜50套,使学生住宿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新购教职工办公桌、椅、柜、床50套,布置会议室一间,使职工办公条件有了较好的改善。从96年开始,为科研室布置选材测试和训练监控室一间,先后购置586多媒体微机一台、摄像机一台、照相机一台、TCL29寸彩电一台、打印机一台、VCD一台、骨龄机一台、血红蛋白仪一台、电子血压计一台、选材测试仪器一套,以满足科研室工作需要;布置电教室一间,购置监视器两台、录像机两台,安装了卫星接收和有线闭路系统,给各教室配备了TCL29寸彩色电视机,既为教学和训练服务,又满足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

四是运动队伍不断壮大。为给学校在省运会上打造新的夺金点,不断提高我区竞技体育比赛成绩,1996年新增女子柔道项目,1998年新增跆拳道项目,并与陈亚飞创建的“自力女子中长跑队”实行联合办学,极大地提供了我区在省运会的竞争能力。

五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训练管理上,建立健全了教练员业务考核档案和运动员业务技术档案等。从96年起制订并开始实施《教练员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和《运动员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注重科研为选材和训练服务,2000年5月编撰了《初级运动员科学选材》一书,使运动员选材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管理上,制订了《9万彩票实施性教育计划》、《9万彩票专业技术课教学大纲》、《9万彩票计算机基础培训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制订《9万彩票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代课教师须知》、《9万彩票教练员兼课考核办法》,修订了《9万彩票教师考勤制度》、《9万彩票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9万彩票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并从1997年起实行教师课时费制度,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学生管理上,修订了《9万彩票学籍管理条例》和《我校学生手册》,制订了《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9万彩票校长值班制度》和《9万彩票班主任值班制度》,通过校领导和班主任值班来检查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风、校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行政管理上,修订了《9万彩票教职工考勤制度》,制订了《9万彩票财产管理制度》、《9万彩票车辆管理制度》、《9万彩票行政及后勤工作人员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年度考核、奖优罚差。特别是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受到市人事局的好评,并由师向阳同志代表学校出席于1998年12月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聘约管理工作座谈会”,做了《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考核制度》(见附录)的交流发言,受到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六是办学成绩非常突出。1996年12月被陕西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陕西省业余训练先进集体”;1997年,我校输送运动员马润梅,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获得两金一铜的优异成绩,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地委、行署在军分区礼堂隆重集会,进行表彰奖励;1998年参加陕西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双获第五名,11月26日地委、行署在榆林宾馆隆重表彰成绩突出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他们对榆林体育事业做出的贡献。12月5日,榆林日报以《擎起榆林体育事业的一片蓝天--来自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榆林体校的报道》(见附录)为题,特别报道了我校办学所取得的成绩;1999年顺利通过省上第二次运动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达到B等标准;2000年3月被陕西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命名为“陕西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实现了六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运动成绩跨入全省五强之列,并有部分队员参加世界比赛”,“办学水平达国家B等良好标准,建成陕西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奋斗目标,使9万彩票成为名副其实的“陕西省一流的体育运动学校”。

 

        五、走向辉煌

在六年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学校从2001--2006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逐步走向办学以来最辉煌的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校学生人数稳定,实行分层次教学和联合办学,形成了从小学五、六级到初中、中专、大专一条龙的办学模式,提高了毕业就业竞争的能力,开通了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渠道。2001年我校中专毕业学生148人,他们是1998年全国中专学校并轨招生后的首届学生毕业生。由于当时各县对并轨招生后毕业生分配政策把握不准,尺度不一 ,除神木外,大部分县当年给中专毕业生分配了工作,个别县也只是推后了1--2年,把毕业生全部进行了安置。所以2001—2003年,我校中专招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2001年招收中专生158名,2002年165名,2003年169名。2001年秋季,虽然中专招生没有收到影响,但学校已意识到了并轨招生后学生的就业危机。领导班子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决定一方面继续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决心构建与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2002年起,学校与西安体育学院实行大专层次的联合办学,形成了从小学五、六级到初中、中专、大专一条龙的办学模式,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新增水上和射击项目,省运会成绩进入全省“第一军团”(前三名),使竞技体育在我市各行业中率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在省运会的夺金能力,学校2001年新增水上项目,2005年新增射击项目。2002年8月,学校田径、举重、摔跤、水上、跆拳道5个项目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本次运动会上,榆林市体育代表团共获金牌131枚,银牌54枚,铜牌45枚,金牌总数位列全省第三。9万彩票参赛的5个项目所获金牌占代表团金牌总数的90%,起到了绝对“主力军”的作用,为我市竞技体育首次跨入全省第一军团、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超额完成“保五争四”的任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参加陕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2006年8月,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主力军”9万彩票代表我市参加了田径、举重、摔跤、水上、跆拳道、射击六个项目的比赛。在本届运动会上,我市共获的金牌218枚,银牌75枚,铜牌64枚,以金牌总数第二,输送金牌第一,大赛贡献第二的成绩创造了我市有史以来参加省运会的最好成绩,成为当年榆林市的十大新闻之一。在218枚金牌中,输送87枚,大赛贡献44枚,比赛金牌87枚。输送和大赛贡献金牌全均我校获得;87枚比赛金牌中82枚由我校获得,其中,田径队35枚,举重队19枚,摔跤队16枚,跆拳道6枚,水上队4枚,射击队3枚。各队全部超额完成任务指标,为榆林市体育代表团超额完成“保四争三”的艰巨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参加陕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

三是胸怀奥运,放眼世界,积极调整训练战略指导思想,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促进训练管理和质量不断提高,输送运动员在世界赛场捷报频传,为国家、三秦父老和学校赢得荣誉。在2002至2006年的省十三运会周期里,学校把训练工作的战略指导思想从“一手抓输送、一手抓训练,两手并重,力求在输送上有新的突破”调整为“突出重点,积极输送、打造精品”。倡导“训练工作要以科研为先导,科研工作要以训练为对象”,做到科研、训练相结合,科学选材——目测——形态、机能、素质、骨龄测试——综合评价;科学训练——坚持每周对重点运动员进行1—2次的训练监控测试,常年为运动员灶提供营养食谱;输送精品——输送素质好、水平高、有后劲的优秀苗子,保证输送运动员能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通过不懈的努力,该周期学校向省上输送优秀运动员人数一直名列前茅,水上、重竞技等训练中心榆林籍运动员人数过半,在2001年—2004年的陕西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中,学校连续5年荣获第一名,受到省体育局的奖励。由我校输送的优秀运动员杨翠萍、高克莲、景瑞雪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亚锦赛等世界比赛中佳绩频传,2005年1月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这在陕西运动学校中是唯一的,在全市各行业中也是唯一的国家级基地。2005年春季,榆林日报以《胸怀奥运 放眼世界--9万彩票工作纪实》(见附录)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六、负重前行

在2006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四年时间里,学校一方面借助“惯性”正常运转,上周期输送的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争金夺银,特别是景瑞雪、杨翠萍在世界杯、世锦赛上连年获得冠军和优异成绩,2009年学校第二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继续在表面上维系着学校的辉煌;另一方面则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工作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背负着重大的压力艰难地前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招生困难,在校学生大量流失,人气指数急剧下降。2004年后,我市中专毕业生虽然持有报到证,但各县(区)人事局不再接收档案,人才市场也不予受理和入库,这给全市各中专学校招生和在校学生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04年我校中专招生计划240人,录取230人,新生实际报到28人。2005年春季录取84人,报到46人,秋季录取27人,报到5人。2006年春季录取73人,报到30多人,秋季录取5人;2007年春季录取21人,秋季录取6人。中专招生困难和学生不断流失,给在校小学和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运动员不能安心训练。2006年十三运会结束后,由于运动员安置政策无法落实,形成了较大的流失,到年底在校训练的运动员不到100人。面对在校学生急剧下降的局面。学校从2008年起中专一律采取春季招生,停止秋季招生,并与榆林树人电脑学校联合办学,降低中专收费标准,免费发放教材,初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虽然使在校学生人数逐步得到回升,但在校学生还是不能安心学习、训练,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教职员工人心涣散,不安心工作。2005年7月,市上因修建榆路把我校94年在西沙修建的校园拆除,市建委与学校在拆迁安置补充协议中约定“榆林市建设委员会同意乙方拆迁后剩余的5.1亩土地用于安置体校职工,并免除基础设施配套费”。因该协议在2005年未能及时实施,2006年国家政策有变,再不允许单位集资建房,导致该协议无法实施。从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学校多次要求市建设局落实协议无果,到2008年8月职工不满情绪爆发,出现变相罢工,阻止运动队到省上参赛、到市建设局请愿、信访局上访等情况,也使得职工对学校主要领导非常不满,给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三是学校经费十分困难,各项工作举步维艰。一方面由于中专在校学生人数急剧下降,收费标准不断下调,预算外资金逐年减少,使学校经费总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因学校在2005年校园拆迁问题上和主管局的意见不一致,2008年主管局在土地使用问题上引发体校职工强烈不满,导致主管局给学校的经费投入很少,2007年参赛经费没有保障,使部分队员报名后也未能参加比赛,其它工作更是举步维艰,十分困难。

四是学校领导压力过大,管理工作形同虚设。2005年学校与市建委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后,好多职工放弃了买房的打算,有的甚至退掉了已订购的房子,到2008年房价上涨,再想买房子时已无能为力了。由于职工切身利益受到极大伤害,不满情绪越来越大,出现了不敢管、无法管的局面,致使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泛滥,出现了不干活、要待遇、要补助、干扰和阻扰会议等各种不良现象,使校园乱七八糟,乌烟瘴气,工作唱“信天游”,凭“良心”干。

五是训练受到各种影响,运动成绩急剧下滑。由于受学校大环境的影响,教练员工作也出现了松懈和不安心的情况,训练人数减少,训练质量下降,在2007、2008两个年度的比赛中,成绩较十三运会同期明显下降。若这一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我市竞技体育成绩在十四运会上很可能要下滑到金牌总数第四名之后,退出第一军团之列。

2009年春季,市体育局领导进行了调整。朱勇局长上任第一天,就带领局班子成员来体校调研工作,了解情况,明确表态大力支持学校工作,希望学校班子和全体职工振奋精神,全力做好备战省十四运会资格赛的各项工作。这不仅稳定了体校的人心,而且使体校职工重新树立了搞好工作的信心,特别是训练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在当年十四运会资格赛中取得明显效果,使运动成绩下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09年秋季,市体育局给学校训练工作投入100多万元,使我校举重、射击、摔跤训练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11月份顺利进入了冬训。

2010年6月25日,榆林市人民政府任命韦军同志为9万彩票校长,霍建宁同志调市体育局任副调研员。

2010年9月,我校田径、举重、摔跤、皮划艇、赛艇、射击、跆拳道七个项目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共获得比赛金牌48枚,银牌32枚,铜牌28枚,虽然为完成“保四争三”任务和我市体育代表团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军团之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榆林市人民政府授予“参加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但与省十三运会相比,我校获得金、银、铜牌的总数大幅下降,质量也不如从前。在输送和大赛贡献方面得分虽然与十三运会相差不多,但至此可以说“老本吃光、资源耗尽,一切必须从头做起”。

       七、重振雄风

1、健全制度,明确职责,严格管理。

    2010年6月,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学校把制度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格管理,使职工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重新修订《9万彩票职工考勤、岗位设置、量化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试行办法》,明确《9万彩票校级领导和各科室工作职责》,对各部门工作岗位进行了重新设定,人员进行了调整,并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制定所有岗位的工作职责、年度量化考核办法和《9万彩票科室工作量化考核、评优及奖惩办法》。二是狠抓制度落实,特别是严格考勤考绩制度,实行上班按时定点签到,工作按部门和性质考核,出勤和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差,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2012年,在为期半年的干部作风整顿过程中,学校不仅讨论制定了《9万彩票章程》、《学校会议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而且还对学校和各科室所有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形成《9万彩票制度汇编》一书,使我校制度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体现了学校领导依法治校,力争用制度管好人、管好钱、管好物的决心,使学校办学更加严谨、科学、规范、廉洁、高效。

2、科学规划,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2010年秋季开学后,学校认真总结“十一五”和省“十四运”周期的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剖析隐藏危机,查找存在问题、梳理发展思路,讨论制订了《9万彩票“十二五”和“十五运”周期发展规划与实施意见》(见附录)。该规划和实施意见确立“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为杠杆,以服务为保障”的办学宗旨,采取“靠训练招人、靠教学留人、靠管理育人”的手段,使训练、教学和学生管理三者形成有力支撑,努力开拓“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练得成、出得去”的良好局面,实现“一个战略、两个建设、三个加强、四个基础、五个提高”的奋斗目标,并通过训练、科研、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后勤、基建等篇章对学校发展进行论述。2011年5月5日,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勇同志组织召开了局务会议,专题研究了《9万彩票“十二五”和“十五运”周期发展规划与实施意见》,认为该规划和实施意见符合市体育局十二五规划和体校实际,同意实施,使之成为学校本周期办学的指导性文件。5月6日,市体育局印发《关于研究体育运动学校在省十五运会周期内发展规划的会议纪要》(见附录),决定“从2011年至2014年(省十五运会周期内),市体育局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付100万元,用于体校场地维修改造、参加比赛和体育器材更新等;市体育局各下属单位(游泳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网球馆)在不影响正常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情况下,无偿为体校开展训练提供服务,全力满足体校教学、训练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市体育局将市体校副科级以下的干部任免权限,下放给市体校,报市体育局备案”。市体育局强有力的支持,为学校重振雄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新增项目,充实教练,提升实力。

    在省十四运会上,我校所获金、银、铜牌总数与省十三运会相比大幅下降。在省十五运会周期,预计大赛贡献金牌与兄弟地市持平,但输送金牌优势荡然无存。要想保住金牌总数第三名的位置,必须提高夺取比赛金牌的实力。面对残酷现实,学校于2010--2011年对原有训练项目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在补充田径链球、射击手枪两个小项的同时,又新增了游泳、射箭、柔道、男子篮球四个大项,并通过人才市场聘任张永莉、哈斯木仁、刘强、双鱼、高国荣、朱光华、任明明等一批既有高等教育学历,又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承担教练工作,初步形成了十五运会的队伍框架。为进一步满足训练、科研工作的需要,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2011年5月,经市体育局同意,报请市人社局批准,对我校长期临聘的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进行了招聘考试。根据考试结果,9月份市人社局正式批准窦景和、李明、艾斌、韩涛、刘笑辰、杨翔伟六同志为我校教练员,慕容江同志为我校体育科研人员。通过新增项目,充实教练,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在省十五运会的夺金实力。

4、稳定队伍,扩大招生,突出输送。

省十四运会结束后,学校首先防止运动员大量流失,对不安心训练的运动员做了大量的教育、安抚和疏导工作,使在校队员更加稳定;其次组织教练员分四组多次网络人才,深入基层,到各县(区)中小学精心选材,使各运动队人数得到充实,在校运动员达305人;同时调整选材思路和方法,克服大面积“撒网式”选材弊端,确立以南部五县和偏远山区中小学为选材重点区域,确定佳县通镇中学等为重点选材单位,在子洲县少儿体校建立女子摔跤和女子举重选材训练网点,不断扩大招生,确保运动员人数稳定增长,使在训运动员达461人,457人参加了省十五运会的资格审查和确认,其中415人取得了参加省十五运会比赛的资格。目前在校训练运动员312人,省直各中心训练运动员149人,向上输送运动员人数逐年恢复,再次名列全省前茅。

5、加强训练,科研支撑,成绩创新。

加大训练设施投入,提高运动员伙食标准,加强教练员业务学习、培训和训练日常管理,明确训练工作的方向与目标,经训练科反复讨论,学校在2011年初给各教练员承包了省十五运周期每年度的在校训练人数、向上输送人数和比赛取得金牌数,并制定了《9万彩票备战省十五运会教练员竞赛、输送任务指标奖惩管理办法》,实行奖优罚差,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加强运动员选材测试,训练监控测试,运动员饮食营养研究和运动疲劳恢复及运动损伤康复理疗,建立健全运动员选材和技术档案,增设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医务观察室,使科研工作能更好地服务训练,对训练工作形成有力支撑,促进运动成绩逐年提高。

    2011年8月,我校田径、举重、摔跤、赛艇、皮划艇、射击、射箭、跆拳道、男子篮球、柔道、散打十一个项目参加省十五运会周期的第一个年度比赛,共获得金牌41枚,银牌19枚,铜牌31枚,六个项目获的体育道德风尚奖,超额完成了市体育局下达的“金牌35枚,两个项目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年度比赛任务。

2012年8月,学校派出302名运动员、20名教练员、11名领队参加了田径、举重、摔跤、跆拳道、柔道、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男子篮球、散打11个项目的比赛,取得金牌55枚、银牌31枚、铜牌40枚,女子摔跤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田径队获团体总分第四名,男子篮球队获团体总分第五名,举重、男摔、女摔、跆拳道、柔道、射箭六个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超额完成了市体育局下达的“金牌45枚,两个项目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年度比赛任务。

2013年学校确保投入,训练科精心组织,各领队包干负责,教练员科学训练,运动员顽强拼搏,在省十五运会资格赛中获得金牌71枚,银牌41枚,铜牌59枚,女子摔跤等六个团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年度比赛任务,做到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更值得一提的是,比赛夺得71枚金牌,超过了我校在省十三运会上取得68枚金牌的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的新突破。

6、大赛成绩捷报频传,基地建设硕果累累。

在省十五运会周期开局之年,学校进一步明确“备战省运会,目标奥运会”的战略思想,提倡要打造精品,提高输送质量,确保输送运动员在国内、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在提高输送数量和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输送运动员的追踪和管理,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伙食补贴,另一方面做好他们参加大赛的服务工作,对他们取得优异成绩进行表彰奖励,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训练和参赛的积极性。从2010年--2013年,男摔高嘉、叶剑宇、赵呼和,女摔侯亚霞、王荣、屈小霞、李瑞,男举焦青伟、张超,女举李娜、峁香梅,水上双鱼、高国荣、续继伟、杨玉清、张鹏、曹磊、李桥、赵瑞瑞、整改燕,田径王志平、李波、何伟虎,射击刘强、高雨欣、刘小强,柔道布和,跆拳道薛红艳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和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特别是李彩霞在2010年亚洲田径锦标赛、2011年第十六届亚运会获女子撑杆跳高第一名,景瑞雪在2012年第三十届伦敦奥运获会女子摔跤63kg级银牌,取得我国该项目在奥运会的最好成绩,使学校在2013年1月,第三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1年3月,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关于开展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根据实际决定申报女子链球项目为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省、市体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加大投入,改善训练条件,强化训练手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才训练质量和效益,积极迎接国家的评估。2011年5月19日,国家评估专家组对我校链球项目训练历史、教练员情况、训练条件设施、训练质量、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认为我校女子链球项目完全符合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条件和标准。2011年9月26日,国家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正式命名我校女子链球项目为“国家田径单项(2009—2012年度)奥林匹克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不仅对我校申报的竞走项目进行了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评估,而且还对女子链球项目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进行了重新认定,最终双双通过,使我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前完成了学校“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7、加强队伍组织建设,促进人员合理流动。

2010年秋季开学后,学校一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决定赵师栓、薛和平分别主持训练科和学生科的工作;另一方面便于科室间工作的密切配合,决定由师向阳副校长1人分管训练科、教务科和学生科三个部门;同时鉴于学校班子成员缺额和年龄结构偏大的实际情况,学校申报充实年轻领导干部,使班子成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经市体育局和人社局批准,2010年12月31日,任命陈东义、张楚明二同志任9万彩票副校长职务。

为实现人才强校战略,促进干部队伍合理流动和优化结构,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市体育局同意,学校于2011年1月制定了《9万彩票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定期轮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见附录),2月份对副校级领导和部分中层干部的岗位进行了调整和重新分工。

8、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2011年春季,学校重新确立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训练和学生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初中、小学以文化教育为基础,中专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调整和充实了新的教学内容,改革教法考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业成绩实行奖优罚差。同时调整作息时间与工作安排,增加早操,把整个上午还给教学,同时延长下午训练时间,把晚自习留给学生做作业和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学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善和进步。同年秋季,学校接受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316工程”教育督导评估。2011年10月10日至12日,榆林市教育督导室组织12名专家来我校,通过听、看、查、访、问、测等方法,对我校办学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专家组认为:我校办学方向达优秀;办学经费达良好;办学条件不合格;教师教练员队伍建设达优秀;学校管理和教育达合格;教学质量与效益达优秀。综合评定得806分,达良好档次。

2012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为解决学校运动员九年义务教育资质问题,榆林市体育局、教育局于2012年6月25日共同行文,向市政府提出《关于加强9万彩票运动员文化教育有关问题的意见》(榆政体字[2012]5号)(见附录),经陆治原市长批示,榆林市编办研究同意,于2012年8月8日发出《9万彩票调整管理体制并加挂牌子的通知》(榆编办发[2012]55号)(见附录),“同意9万彩票加挂‘榆林市奥林匹克九年制学校’的牌子,与9万彩票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增加9万彩票关于运动员文化教育和划定区域的义务教育职能,接受教育局的业务指导,享受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段的相关政策及待遇”。

2013年,为提高中专毕业生参加各级各类升学考试的应试能力和就业招考的竞争能力,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中专部课程改革,本着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为本,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高考体育单独招生考试为需要,以普通高中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原则,讨论制订了《9万彩票中专部文化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对中专部文化课程结果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将原来中专部开设的语、数、英课程的教材调整为和普通高中相同版本的教材,并增加相应的课时(语文、数学每周5课时,英语每周4课时,第五学期改为5课时。);将原来的中专政治教材改为普通高中政治教材,每周2课时,第五学期改为3课时;将原来所上的体育专业理论课调整为专题讲座,共开设学校体育学、教育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五个科目的讲座,在两年内完成;专业技术课开设健美操、篮球、田径、足球、网球、跆拳道等,每学年开两门,具体安排以实施性教学计划为准。

在不断进行课程结构调整的同时,教务科还加强教学研究、教法改革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务科通过理论学习、师德建设、强化科研、以老带新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使之成为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育人优、质量好”优秀队伍。

(2)、重视学生习惯养成。从体校学生实际出发,克服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态度,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听讲、独立思考、勇于提问、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强化常规管理检查。狠抓常规管理和制度创新,继续推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候课等系列制度,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坚持课堂教学逐节检查,如实登记,按月公布;坚持教案、专业、听课笔记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实行褒优贬劣,奖勤发懒。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朗读”比赛,开展青年教师赛讲和粉笔字比赛,组织校内示范课教学和外出观摩教学,激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9、加强思想教育,严格日常管理,形成良好校风。

根据我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信心和上进心不强的实际情况,学校要求学生党支部、团委、学生科以及全体班主任、教师和教练员都要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体育精神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拥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的观念”,让学生懂得热爱体育,刻苦训练,争金夺银、为国争光,就是有用的体育人才,激发他们勤学苦练,为国争光的斗志。

结合我校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实际,学校严格常规管理,加强制度落实,坚持每周星期一早操升国旗和在国旗下接受教育的制度;坚持每周星期日晚自习班主任、值班人员、公寓管理人员例会制度;坚持班主任每周召开一次班会制度;坚持班主任工作和班集体建设量化考核制度;坚持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坚持学生公寓、教室、训练场馆、校园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评比制度;坚持上课、训练当堂点到和午、晚休深入宿舍清查制度;坚持文明班、队建设和评比制度;坚持班主任、教练员双重管理制度;坚持每年一次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制度。通过训练科、教务科、学生科、保卫科、总务科及班主任、教练员、值班人员每日认真检查落实,严格要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学生中形成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谈吐得体、勤学苦练、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学校牢记德育为先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文明班队建设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每年在教练、教师中评选师德标兵,为学生树立鲜活榜样。训练科、教务科、学生科、团委每年分别组织体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志愿服务、文艺活动、技能比武等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认真落实各种奖惩办法,对运动成绩突出、学业成绩优秀、卫生评比先进、思想表现良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比赛没有完成任务、学业成绩排名倒数、卫生评比落后、思想表现较差的要给予批评,并降低相应的伙食补助。每年定期评选和奖励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模范班、团干部,及时处理各种违纪学生,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因势利导,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

10、改善办学条件,创设育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2006年春季,学校从自力体校搬回到现有综合楼办学,不仅教学、训练、办公及学生食宿“四区”无法分离,越来越不像一所学校,而且学生架子床、课桌、凳子等财产因搬迁损坏特别严重,经常出现床架散烂、床板掉落等现象,给学生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学校周边环境脏乱差,校园没有一点文化氛围,学生就餐条件很差,无洗浴条件,后勤保障不能满足办学需要。2010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学校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十五运”周期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对学生的服务质量,使学校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2011--2012年,投入40多万元更新全部学生架子床、课桌、凳子;2011--2013年投入30多万元更换了宿舍、教室等防盗门,并安装了防护窗;2011年投入20万元用于运动员和职工灶的天然气改造;2012--2013年投入30万元对运动员餐厅进行装修,并更换了全部就餐桌椅;2011年投入10万元改造教室,解决运动员增加后教学和住宿困难的问题;2012年,树人电脑学校搬出后,学校投入近50万元对综合楼进行改造和粉刷,通过楼层调整实现“四区”分离:一楼、二楼训练,三楼办公,四楼男生住宿,五楼教学、实验、图书、阅览和科研,六楼电教和女生住宿;2011年投入50万元修建射箭场,田径场及链球、铅球、铁饼场地及配套设施;2012--2013年投入近30万元对各训练场所进行维修改造;2012年,为迎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投入30万元建综合素质训练房及配套器材,投入5万元购置科研设施、设备,投入11万元购置图书、增订报章杂志、添置书架等,投入35万元更换教学用计算机、添置办公自动化设备等,投入55万元新建理化实验室及购置相关设备、用品等,投入20多万元购置办公设施,投入20多万元开通学校门户网站、购置LED电子屏幕、校园美化、学校宣传等;

2012年投入95万元对燃煤锅炉进行燃气改造;2011--2013年,先后投入50多万元对综合楼楼顶、厕所、教师办公室等进行维修和改造;2011--2013年投入近80万元进行校史资料收集、展室建设、布置和校园文化建设;2012--2013年投入近20万元购置监控系统和校园安全体系建;2011--2013年先后投入近100万元用于拆墙透绿、田径场及校园绿化、美化;2013年投入22万元采购茶水炉及安装供热水系统,投入109万元修建学生浴室、茶水房、举重房和锅炉房改造,投入70多万元修建两块篮球场地和进行校园硬化,投入50万元进行院内下水系统和供暖系统维修改造,投入近15万元购置学生浴室配套设施和小卖部改造。

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学校教育教职工树立教学是服务、训练是服务、管理是服务、育人是服务、安保是服务、后勤是服务的思想,形成“领导干部是公仆、服务师生是公务、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争做服务员”的大后勤格局。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从大局出发,一切为职工利益着想,一切为学生未来着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1、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高压线,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职责和制度,完善了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保安公司签订安全管理协议,聘用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要求各部门开展工作都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注重学生生命、财产、教学、训练、食品、卫生、交通、外出、环境、防火、用电、网络等方面的安全,每年进行一次军训,每学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组织安全撤离演练1--2次,制订安全防范预案、落实安全责任措施。明确在谁的时段和谁的岗位出了问题,谁就是第一责任人的概念,做到谁分管谁负责,逐级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使学校近年未出现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以人为本是学校工作的社会责任,助学保障是这种社会责任的最好体现,做到初中、小学“五免”,即免收学费、杂费、住宿费、教材费、伙食费;做到中专运动员“四免一享受”,即免收住宿费、代办费、教材费、伙食费,享受国家助学金(与所交学费等额),相对实行免费教育。

12、成绩突出,人心稳定。

    从2010年秋季--2013年底,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10年11月1日被榆林市人民政府授予“参加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 ”; 2010年12月31日被榆林市考核办公室评为“2010年度榆林市直单位先进集体 ”;2011、2012、2013年,连续3年被市体育局评为年度任务指标考核“优秀集体”; 2011、2013年,两次被中共榆林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榆林市直单位党建目标管理“红旗党组织 ”; 2011年12月31日被榆林市考核办公室评为“2011年度榆林市直单位优秀班子”; 2012年08月27日被 榆林市人民政府授予“榆林市参加第30届奥运会突出贡献单位 ”;2012年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13年省体工会,学校做“重人才培养,精基地建设”的交流发言,受到一致好评;3013年8月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校长韦军以陕西体育先进代表身份出席国家体育总局在沈阳全运会期间进行的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10年新一届班子上任后,关心职工生活、健康和切身利益,每年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健身活动和进行体检,遇职工婚丧大事能积极关心、热情帮助和抚慰、吊祭,逢年过节对退休职工和困难户进行慰问,使全体职工能处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特别是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经过3年的努力,使职工的住房问题终于得到解决,2013年10月22日,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由市住建局给学校“代建9500㎡的职工公寓宿舍楼,市体校承担建设成本费,产权属市体校所有”,并对市体校田径场向东北方向平移和塑化,这使职工人心更加稳定,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努力实现西部地区地市级一流体校的目标增加了正能量。

 

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