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公众号

运动员选材
当前位置:  首页  >训练科研>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2-05-30 15:09:07来源:本站阅读:3116字体:[] [默认] []

运动员选材:
        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材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以便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选材必须利用一切手段来预测一个少年能否通过训练取得成绩。这种预测需要依靠遗传学、形态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等多方面的材料综合地加以判断,是运动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不少学者认为,遗传对人体发育、体形、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素质的发展速度等关系颇大。在人的身长、体形等形态方面遗传现象比较明显,这是早已知道的事实。近年来,有些学者对运动能力的遗传可能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其途径有:①家系调查。对运动员家族溯源的研究历史比较短,目前最多只能追溯到3~4代。据一些学者调查,著名运动员的后代中平均有50%的人运动能力突出,不过其运动项目不一定与父母从事的项目相同。②子女和父母运动能力的统计比较。目前获得的初步结论是:一部分运动形式(跑、立定跳等)的能力可遗传,另一些运动形式(投掷、支撑跳等)见不到遗传现象。③对双胞胎的研究。通过对双胞胎在体育的兴趣、运动成绩、各系统的一些生理指标、训练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已发现最大吸氧量、血乳酸浓度、最大脉率等也受遗传的影响,并且发现单卵双胞胎的遗传性要比双卵双胞胎的大得多;显然,在估计这些特征的遗传可能性时,也不能排除后天环境(家庭、社会环境等)的作用。

      选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正确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身长、心肺系统的机能指标高低和运动素质好坏,因为这些因素对运动员的培养前途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主要的作用。预测身长的主要办法有:①从父母身高推算,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推算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尚在不断修正中;②根据自己身长推算,一些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和统计学分析,提出以自己 8~12岁的实际身长预测未来身长,其相关系数最高;③从骨骼年龄预测,一般从腕部骨骺发育的放射线表现进行推断。对心肺系统机能指标进行预测的主要看法是:①从童年到性成熟期,一些心肺功能指标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其中稳定性最大的是脉搏频率、呼吸频率、每公斤体重的吸氧量、氧脉搏等,每年的相关系数保持在0.6~0.9之间;②心肺功能指标发展的稳定性从10~11岁起就已显示出来,以青春期前、后,即10~12岁和16~17岁稳定性为好,青春期稳定性最差。由于到16~17岁进行选材就较晚了,因此可以拿10~12岁时上述最稳定的心肺功能指标来预测一个人成熟后的心肺功能水平的高低。这就是说,可以对10~12岁的儿童进行普查,从那些心肺功能指标最好的儿童中选材。从运动素质方面进行预测,也是选材的主要依据之一。这项工作主要由教练员完成。根据中国一些教练员的意见,认为从8~9岁儿童中选材,为径赛、全能等项目培训未来优秀运动员的效果较好,而跳高、投掷等项目,可在11~12岁儿童中选材。

      根据少年身体、体形、心肺功能指标和运动素质等的特点,可建议他们从事某项运动训练。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人的运动素质的发展有一个"快速发展期"。在这期间,如果家庭、学校、运动场地、设备、训练安排等外因条件和遗传等内因条件配合得好,则人的运动素质发展得最快。有的学者提出,一些主要运动素质的“快速发展期”如下:速度是10~13岁;力量是13~17岁;爆发力是12~13岁;耐力是10岁、13岁、16岁;体形,男子是11岁、13岁、17岁,女子从11岁起每隔 2年。当然,在选材时,还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殊需要,选择上肢、下肢、躯干之间的有利比例,注意身体重心高低,选择各关节和肌肉较细或较粗等。也有人提出,预测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不能凭开始时的运动成绩,经过一年半后训练的成绩和最后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因此以这时的成绩预测未来成绩最为可靠。

      选材时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为性成熟期的早晚问题。对这一问题,人们意见有分歧。“早熟”的运动员发育得早而快,出成绩的时间也较早,但经常到一定年龄后成绩上升的速度变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他们在体形、心肺功能比同年龄人强的有利条件,注意打好身体训练的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晚熟”的运动员发育得较迟而慢,出成绩的时间较晚,但是成绩稳定。基于这些认识,有人提出,游泳运动、体操、花样滑冰等技术较复杂的项目,对晚熟的运动员较合适,在选材时应优先录取。有的学者不同意人为地将人分为"早熟"和“晚熟”,认为大多数人都属正常发育。部分游泳、体操、花样滑冰等女运动员月经来得较晚,并不是因为她们“晚熟”,而是由于训练负荷量大,长期精神紧张所致。

          在运动员选材方面,有些国家开展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如通过问诊、观察和检查来判定少年的神经活动类型、个性特点、接受事物的能力、对某项运动的兴趣以及进取心等,以便判定少年的精神素质,作为选材时的一个侧面。运动员选材是涉及多学科的、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的问题,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因时间较短,因素复杂,还存在很多有待今后解决的问题。
运动员营养生化监控恢复
竞技体育对运动员体力和体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科学指导的训练和没有营养学辅助的单纯的“苦练”已经无法保证运动员在竞赛中取胜,因此运动员的训练必须适应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营养生化监控恢复系统在疲劳及疲劳恢复程度的判定上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从而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恢复手段科学化上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运动员机体的营养生化评定是训练科学化和营养品补充的依据
   1 营养生化监控的具体内容:
        营养生化监控主要通过膳食营养状况、身体测量和血样及尿样检测来了解运动员机体的物质代谢和机能的不同状况,一般将检测分为以下几类:
       1.1 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和身体成分的测试:用我们最新研制的“运动员及大众膳食营养分析与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了解膳食中存在的问题;用最新型的InBody 3.0体成分测试仪,评估训练对肌肉增长的作用;
       1.2 体能状态和能力的评定指标:血乳酸(LA)的测定或乳酸曲线的制作。用以判断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训练的效果及能力;
       1.3 血液学指标:血象测定,包括血色素(HB)、血球压积容量(HCT)、红血球(RBC)、红细胞宽度-变异数(RDW-CV)等多项反映红细胞形态和铁代谢及铁储备的指标。用以判断机体的造血机能,血液的携氧能力和蛋白质的营养状况等;
       1.4 反映肌肉状态及蛋白质代谢的相关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尿蛋白、尿潜血、尿胆原、尿3-甲基组氨酸(3-MH) 等。用以反映肌肉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状况,肌肉细胞大强度收缩后的损伤及恢复状况等;
       1.5 内分泌学指标:血睾酮(T)、皮质醇(Cor)、血、尿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反映下丘脑-垂体-性腺和肾上腺轴的功能;
       1.6 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淋巴细胞亚群CD4/CD8、NK细胞、血浆谷氨酰胺等。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
       1.7 自由基生成及抗过氧化能力指标:血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用以判断机体抗自由基的能力;
       以上7类测试指标的测试难度、变化周期和在训练实践中的利用率都不一样,所以测试的周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多到每周甚至每天测,有的则一月甚则可以几个月测一次。
   2 营养生化监控对训练计划的指导作用:
       多年来,教练员已经习惯与采用血乳酸值来指导训练中有氧和无氧训练比例的安排,这是一个使训练科学化的好方法。近年来,我们发现还有更多的生化指标可以作为训练计划调整的依据。
       2.1 血清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可以反映训练造成肌肉微结构损伤的程度和休息后的恢复情况。根据我们进行的1800多名优秀运动员的生化测试数据,结合国外的报导,我们初步将运动员的BUN和CK安静值定为:BUN男子<7mmol/l、女子<6.0mmol/l; CK男子<300U/l;女子CK<200U/l;男女LDH<250U/l。动态观察这些值随训练量和强度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可以为教练员决定上量上强度或减量减强度的依据。以举重运动员为例。他们在大强度训练日的晚上CK值可以高达1500-1600U/l,训练次日晨可回落1000U/l左右。一周的大强度训练后调整3-4天,CK值可以回复到500U/l以下。一周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将上一个台阶。
       2.2 血色素和血睾酮值能很好反映运动员应激状态下的合成和分解代谢的状况。训练期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随着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大,血色素和血睾酮值逐渐下滑,调整加恢复手段可以使其迅速回升。为此我们将这两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用作为训练期运动量和强度调整的依据,并配合相应的恢复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合理的膳食营养是成功的一半
       膳食营养是保证运动员营养素的需要和维持体能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训练起重要的保证作用。运动员就好象一部赛车,这一部赛车要跑得快,有两个关键因素,即发动机和汽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则相当于汽油,汽油的质量越好,赛车就跑的越快。与膳食营养在竞技体育中重要位置不相适应的是运动员膳食的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它将长期和无形地影响训练的效果和训练后的恢复,当然也就障碍了运动成绩的提高。
       国内外大量的不同运动级别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调查发现,运动员的膳食的失衡主要涉及6个方面。这些失衡使运动员的机体代谢处于紊乱状态,对训练效果和疲劳消除复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 碳水化合物(糖)摄入严重不足. 按照合理的膳食要求,一天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摄入的55-60%,耐力运动员则要求达到65%或更高。而大量报道认为运动员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只有总能量的40%左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增加主食摄入和运动前、中、后补充含糖的运动饮料来解决。
       2 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 合理膳食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发热量应分别为总热能的25%和12-15%。东方运动员膳食中脂肪的热能比为30-55%,蛋白质最高可达25%。西方运动员优于东方,但是脂肪的摄入比例也偏高。这要从烹调用油和膳食选择上给予指导和干预。
       3 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 运动员的摄食调查表明,运动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B族维生素,也有部分运动员维生素A摄入的不足。这需要通过食物的调配和运动员特殊维生素制剂的补充来解决。
       4 三餐摄食量分配不合理。一日三餐的热能分配对运动员的训练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运动员不重视早餐,甚则有人不进食早餐。运动员早餐的热能仅占全天的19%(合理量为28%)。午餐的热能比也只有23 %, 低于正常的39%。为了保证训练的质量,训练中的加餐也是非常重要的。
       5 钙摄入不足。大量的运动员的膳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约有27%的运动员钙摄入不足。必须要求运动员摄入足够量的、高质量的奶制品和豆制品。
       6 运动中忽视了水和无机盐的及时补充。运动中会大量出汗,失水达体重的2-3%,即可使运动能力下降。运动饮料的设计和运动员训练前、中、后的补充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

        

顶部】 【关闭
↑上一篇:我校第一阶段下乡选材工作结束
↓下一篇:没有了!